“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柳传志获“改革先锋”称号
文章来源:联想控股微空间 更新日期: 2018-12-18 21:41:25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表彰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表彰先进、鼓舞斗志,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同时,为感谢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和帮助,向阿兰·梅里埃等10名国际友人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其中,作为“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获得“改革先锋”称号,获颁改革先锋奖章。
《人民日报》表彰名单公示时对柳传志这样评价:“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科技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优秀代表,他立足我国本土市场,大力发展民族品牌,不断改革创新,1984年创立联想公司,在与国际个人电脑巨头竞争中赢得胜利,带动了民族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制定实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带领联想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个人电脑业务,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组织实施公司股份制改造,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和众多科技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柳传志获奖后表示: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造就了联想、造就了我们。
——三十四年不忘初心,产业报国——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释放出神州大地的强大活力,北京的中关村同样风起云涌。1984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提出“一院两制”,一部分科研人员做基础研究,另外一部分出来办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时年40岁的柳传志毫不犹豫,积极响应中科院号召,去实践“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是一条注定充满了风雨荆棘的道路,但柳传志的态度异常坚定。
柳传志:“尽管我做出了科研成果,但成果本身不能变成生产力,让人很着急。1984年让我办企业的时候,我感到特别高兴,就是摔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梦起“小平房”——
1984年冬天,中科院计算所投资了20万元人民币,柳传志和其它使命科研人员在这里创办了联想。11个对企业和市场一无所知的人,坐在几张长条凳上,召开了这件小公司的“成立大会”。彼时,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传达室,此后经年岁月里,小平房逐渐成为了这家拥有34年历史、见证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企业“圣地”。
(1984年联想创业小平房)
——进军香港——
理想与现实间的距离,考量着一个人的坚韧与智慧。
创业没多久,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科技人员手里的20万元创业资金就被骗走了14万。没有钱,没有经验,如何带着大家首先活下来,是摆在柳传志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于是,从代理分销做起,学习什么是市场,怎么做管理,通过贸易积累资金和办企业的经验,而心中研发生产出中国人自己PC机的理想却从未湮灭。
无法拿到“生产许可证”,柳传志决定“曲线救国”。1988年,“联想”这个名字第一次正式出现在香港这个敏锐而繁华的城市,办公所在地是柴湾一个拥挤杂乱的小楼里。多年之后有人这样回忆起某一天的情景,“柳传志在一群穿大裤衩、光膀子的工人来回奔忙的简陋作坊里,给我们讲联想未来国际化的梦想。”
(1988年香港联想成立)
柳传志:“当我们的联想集团成为电脑世界第一的时候,我会想起我们第一块主机板是在香港柴湾一个凌乱不堪的作坊里生产出来的。”
——自有品牌微机的诞生——
香港联想的成立,使得公司得以继续积累资金,了解海外市场,进而形成了技术、生产、销售一体化的PC机主板制造业。
1990年,联想自有品牌微机在德国汉诺威电子技术交易会上取得成功,最终获得国家认可,取得PC生产许可证。那一年,“联想”牌微机终于得以在国内市场推出。
1990年,联想品牌的微机(联想286电脑)在国内市场推出
柳传志:“1988年开始,我们大概用了两三年的时间,逐渐生产出联想品牌的电脑。但当时卖得并不是很好,一是因为没有品牌,另外质量也不能保证,大概过了一两年,质量才逐渐稳定。”
——不平凡的1994——
199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联想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HK0992。与此同时,硝烟正席卷着中国孱弱的计算机产业。
1994年2月14日联想在香港上市
《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布,中国进口电脑关税从200%降到26%,IBM、康柏、惠普等国外的电脑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面对这些庞然大物,如同小舢板一样的中国电脑企业被打的溃不成军。
但柳传志决意一战。一场降成本、提质量的阻击战,伴随着联想微机事业部的成立打响。从组织架构到业务模式、从供应链到管理的大力改革,柳传志带领联想用代理国外产品积累的资金,贴进去坚持国产计算机的研发,坚决举起了民族计算机工业的大旗。
1994年微机事业部成立
这一年的12月8日,联想在北京21世纪剧场举办了成立10周年大会,一首《联想之歌》唱响剧场。此后3年,联想在苦战和竞争中不断学习,1997年,联想PC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首次位列榜首。也正是因为以联想为代表的一批中国IT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物美价廉的电脑逐步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庭,进入到各行各业,大大带动了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也为今天中国互联网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4年联想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
柳传志:“1993年那一年,我们这个行业的国产老大哥长城计算机,一年就被冲垮了。面临那个形势,我们把自己原来存在的问题好好地理了一遍,大规模进行改组,当时完全是豁出去的劲头。假如中国没有联想电脑,以外国电脑为主的话,就会落后一个环节,而且价格会贵很多。有了自己品牌的电脑,使得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大大地往前推进了一步。”
——两面“大旗”——
2000年旧历腊月最后一周举行的联想新春联欢会气氛空前热烈,联欢会挂起的会标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在同一年的誓师大会上,柳传志将两面蔚蓝色大旗分别交给了杨元庆和郭为,意味着这两个年轻的领军人物,将各自执掌起一面旗帜,在一片无限开阔的舞台上继往开来。
2001年,从法律意义上讲,联想最终成功完成分拆,自有品牌业务和代理分销业务分别成为今天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联想的发展历史,自此进入了新的篇章。
2000年,联想分拆,柳传志将两间公司的大旗分别交给了杨元庆和郭为
柳传志:“我们连续高歌打胜仗,但我其实心里还是紧张的,确实比别人多想了一层,因为亲眼看见电脑行业变化太巨大了,从核心技术变化到应用技术变化,都使得排名榜经常会发生巨大颠覆,甚至有的企业会消失。要支持联想集团的发展,联想控股必须走多元化的道路。高科技领域的企业要想生存或者生存的更好,需要不断创新,大胆尝试,作为母公司的联想控股如果仅依靠联想集团作为利润来源,就会有‘求稳’心态,很可能不敢支持联想集团进行大的突破与变革。”
——投资新征程——
大战略的起承转合时,可能得站在彼岸才能看明白此岸。联想成功分拆后,柳传志启动了又一次意义重大的战略布局,带领联想控股迈进了多元化投资的新征程。
2001年,朱立南率领一群制造业出身的联想人投身风险投资,创建联想投资(后更名为君联资本),成为联想控股进入投资领域的先头部队,开启了在投资领域的新征程,也为联想控股其后开展的各项投资业务树立了信心,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君联资本已成为业内领先的风险投资机构,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
2001年联想投资成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03年,弘毅投资成立,联想控股在投资领域,又开辟了一片新战场——私募股权投资(PE)。
弘毅投资以“价值创造,价格实现”为核心理念,逐步成长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PE)行业的领先品牌。
2003年弘毅投资成立
2007年两会期间,柳传志向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汇报提出,联想愿意投入资金与人力,免费培养中科院具有创业意愿的科学家成为企业家,以此推动中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08年7月,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首期班开学,柳传志给30名学员讲了第一课《总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联想之星的起点,距今已经整整十年。今天的联想之星已形成了“天使投资+深度孵化”的特色模式,也成为联想控股探索和布局前沿科技的一支尖兵部队。
2008年联想之星成立
柳传志:“我们的投资实践中,据我粗略统计,其中已上市的企业,今天的市值和刚上市的市值相比较,已经增加了8000亿,营业额增长了5000亿。有些项目也许我们早就退出了,但他们继续在发展,说明总体上这些企业在健康成长。因此,直接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确确实实是有<span style="color